返回
创业教育,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教育?
2020-01-08 10:36:43

编者按

理想的创业教育什么样?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建立健全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日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和业界的多位创业教育专家,围绕“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与创业学学科建设”主题,深入分析我国双创背景下的创业教育现状,积极探讨中国特色创业教育的发展道路。


创业教师队伍“三多三少”的警示:坚守教育理性,防治“虚火过旺”,成就“守正出新”


闵维方:创新创业教育现已成为高校关注的话题和教育改革实践的重点。通过特定的教育所形成的创新精神、创新理念和发展起来的各种知识能力是创新创业的必要支撑,目前相对于全国波澜壮阔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仍需进一步加强,应该通过教育本身相应的改革与创新,更加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需要时间和知识的准备,教育的作用必不可少。能否成功创业,归根结底还在于创新创业能力的高低,能力可以通过教育和实践锻炼培养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就在于挖掘学生创新创业的潜力,激发创新创业的兴趣,点燃创新创业的热情,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


实际创业的是少数人,但创新创业教育对每个人都是必要的。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需要专门的课程学习,更需要扎实的通识教育基础和实践锻炼;不仅需要高等教育所学的高深知识,还依赖于中小学教育培养的创新意识。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教育过程,对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办好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才能有源源不断地人才支持。


董青春:现行的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广泛而蓬勃的运动,创业教育似乎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创业大赛。创业教育的目标实现与否?投入产出如何?如何看待创业投资和创业教育新模式?以什么方面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评判标准?这些都涉及创新创业教育的追求和方向,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应该建立科学明确的评估机制和评估体系。


梅强:从全国范围来看,创业教育既有虚火过旺的问题,也有被边缘化的情况。一些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不清晰、不统一,也不够重视,把它看成是团委和学生工作的任务,专业教师基本游离其外,而专业背景不同的辅导员成了主力队伍,这样长久来看很难保证教育的专业性。在培养对象的问题上,也没有完全澄清究竟要对谁进行教育。


祝军:我们通过调研看到:高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存在“三多三少”。“三多”是:创业教师来源部门多,分别来自团委、学生处、就业中心、创业中心(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和教育学院等;创业教师兼职的多,缺乏专门队伍;创业教师培训渠道多,但五花八门,缺乏高质量培训。“三少”是:创业教师职称评定机会少,大多数依托原有学科评定,仅有少数学校纳入德育教师系列评定;专门的创业课程少,多数学校尚未将创业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创业教师在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少。因此,在推进创业学科建设中,亟待加强创业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系统化建设。


雷家骕:我认为,创业教师首先需要被教育。目前来看,创业教师队伍存在六大突出问题:一是很多人把创业教育简单理解成鼓动学生创办企业,这与创业教育要培养促进社会进步的人的目标相距很远;二是很多创业教师在学理认识上存在简单照搬国外创业学模型的问题,广泛使用那些存在忽略市场回应问题的国外创业学模型,缺乏对这些模型的批判性使用;三是存在把创业机会简单的界定为商机,对学生造成误导;四是在教学中讲外部团队创业多,讲公司内部创业少,这会形成误导,因为70%以上的人创业可能都是在公司内部的基础上进行的;五是多数创业课程跳过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轻视对学生创意、创新方法的训练,这与老师的专业背景和学校课时安排太少有关,很难展开深入全面的教学;六是存在过于功利的创业教育倾向,以为只要有了新创意就去创业,拔苗助长,缺乏对学生进行创业长期性和艰苦性的教育。


李家华:随着政府层面对创新创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正成为中国大学转型发展的新抓手和新动能。然而,在创新创业教育热潮高涨且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同时,也出现了某些引发担忧的现象。那么,什么才是真正健康理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如何才能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生态?创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度思考并努力探讨解题之道。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面临矛盾和挑战的时候,我们需要教育者的沉静和理性,坚持守正出新。


传说元代大学者许衡某日外出,口渴难忍。正好路边有棵梨树,行人纷纷摘梨,唯有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何不摘梨解渴?”他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今天,我们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中需要“心中有主”,需要坚守教育的初心和本分,尊崇教育规律,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功能,重在对学生的企业家精神进行培育。


我们需要沉淀创新创业教育的学术内涵,科学地推进创业学科建设,从基础层面做好教材开发、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切实提高双创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意、创新和创业实际能力。高校只有守住了创业教育育人为本的主业,才能自觉摒弃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远离各种弄虚作假的形式化大赛,抵御锦标主义诱惑,避免创新创业教育被资本碾压。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做到对创新创业教育心中有主,真正成就“守正出新”的中国创业教育。


ofo梦起校园的启示:只有创业教育中的教育办好了,才能出现优秀的创新创业者


岳昌君: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也大幅增加。从关键词共现网络的分析来看,关注“创业”“对策”“高职院校”的文献较多,而侧重“教育”的研究较少。在研究层次上,基础研究(占比为51.2%)和行业指导(占比为29.6%)方面的文献比较多,而高等教育的研究(占比为7.3%)比较少。从“创业教育”研究的作者分布来看,发表数量位于前15位的作者都是来自东部沿海省份。从“创业教育”研究的机构分布来看,江浙两省的优势明显,前10位中占6位。从“创业教育”研究的基金分布来看,主要是来自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规划课题,以及江浙两省设立的基金。从“创业教育”研究的学科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占比合计为86.7%。从“创业教育”研究的文献来源看,非核心期刊较多。从“创业教育”研究的关键词分布看,主要为:“创业教育”“大学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对策”等,而有关“课程”“教育”等关键词排列靠后。从“创业教育”研究的资源类型看,主要是期刊发表为主,报纸、硕士和博士论文、国内和国际会议论文较少。综合而言,“创业教育”的研究文献侧重于创业实践,而轻视创业教育中的“教育”二字,因此,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从2003年开始进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其中创业情况是内容之一。在2015年的调查样本中,从事创业的毕业生人数为701人。以这些创业群体为子样本,分析创业群体的基本特征。第一,从学科构成看,工学(22%)、经济学(19%)、管理学(16%)和艺术学(8%)是创业的主要学科门类,占比合计达到65%。第二,从性别构成看,男性的比例(61%)显著高于女性,高出22个百分点。第三,从创业者的学历构成看,主要是本科生(61.1%)和专业生(34.7%)。第三,从创业者的父亲学历构成看,主要是高中或中专(29.1%)、初中(27.6%)、本科(14.9%),合计超过七成。第四,从创业者的学校类型构成看,主要是普通本科院校(43.5%)和高职大专(28.9%),合计超过七成。第五,从创业者对学校创业教育的评价看,认为“很有帮助”(12.0%)和“比较有帮助”(36.0%)的比例不到一半,说明学校创业教育还有待加强。第六,从创业最主要的原因,排序依次为志同道合的团队(28.5%)、挑战自我(27.3%)、好的项目或机会(27.1%)、想做老板(23.9%);被动创业的比例很低,找不到其他工作的比例只有4.6%。第七,从创业的资金来源看,家人亲戚和银行贷款是主要的来源,分别占42.9%和31.3%。显然,创新创业需要知识的积累和时间的准备,比尔·盖茨的成功绝不是因为辍学,他一再提醒大学生,完成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成功的概率更高,要把握好在校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强的能力。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重实践轻教育的现状,需要通过加强创业教育研究理清思路。比如,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几门课还是系列课?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是专业课还是融入进专业课?从教育层级看,是放在高等教育还是从基础教育开始?从教育对象看,是创业者,还是某些专业的学生,还是全校所有学生?师资队伍如何建设?培训者的培训怎样提高?因此,创业教育需引起大家的共同重视和参与,只有创业教育中的教育办好了,才可能出优秀的创新创业者。


张莉鑫:我认为,双创是一个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创业教育的土壤与空气对大学生的创业影响是显著的。ofo共享自行车就是真正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目前已在全球4个国家100座城市进行运营,拥有单车超过400万辆,为用户提供超过8.3亿次共享单车出行服务,成为共享单车行业活跃用户占比最高的公司。该项目何以梦起校园,这与学校的创新创业文化密不可分。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给小黄车创业团队的回信里点赞:“ofo梦起校园,不断发展壮大,勇立共享经济的潮头,在你们身上体现了思想的力量、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和服务的力量。”


胡汉辉:创业教育的定位需要从创新教育自身改革的高度认识,揭示和顺应创新创业教育间的互动规律。既不能割裂创新创业教育整体,也不淡化创业教育。当前,适宜以强化创业教育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适当突出“有组织的创业”(在岗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作为“教学、体验、实践”组合和“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融合的教育过程。


张玉利:创新创业会影响并改变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得创业者群体大众化,创新的范畴拓宽了。大学究竟能够在何种程度和水平上影响创业?这对我们如何理解创新创业教育会产生重要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要取得长足发展,需要实现教育教学的改革,从南开创业工作的经验来看,创业也是在创造一种机制,我们从创业教育教学研讨、教材编写、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希望促进高质量的创业、实现实践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MBA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工商管理教学教育改革。


创业学科专业化潮流的昭示:创业教育需要国际化借鉴与本土化建设并举


施永川:创业学科专业化正形成世界性潮流,国外创业学科专业化已经形成从本科到博士比较完善的创业学科体系。比如,美国高校通过建立创业学部、创立创业期刊和相关基金的保障,形成了比较专业化、系统化的创业学体系。


从创业学科专业化在我国高校的探索来看,目前共有1000多所普通本科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其中900多所高校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共计1000多所高校设置了创新创业学分,近900所高校建立了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700多所高校为学生制定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了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


温州大学立足区域独特的创业文化,以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为主线,充分挖掘温州人创业精神,积极融合温州创业资源,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贯通人才培养环节为重点,构建“立足区域、分层分类、专业融合、协同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建设特色化、国际化、示范性创业学院,全面提升学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


随着创业教育需求的日渐增大,创业教育专业化师资匮乏严重制约了双创教育的深度推进,创业学科专业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建议教育部尽快将创业学纳入本科专业目录和硕博士研究生方向。


魏拴成:随着创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在国外传入,国内积极研究的背景下,中国的创业学研究已经从依赖外部术语和认知方法的管理学研究分支学科,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越来越多复杂性的趋向成熟的独立领域。具备了建立一个新学科的基本条件:一是已经拥有比较明晰的研究对象和概念框架;二是开始形成比较稳定的学术共同体。包括建立自己的学会、研究会,创办学术刊物等;三是初步形成创业学的若干特色研究和学术派别。创业教育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推动社会产业的发展,创业学急需上升为创业学学科体系以更好地指导创业教育与实践。


葛建新:需要看到,我国大学生群体在上大学前,基本都是没有受过创新创业课程训练的,进入大学后,他们才开始接收到大量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创业教育应该注意对象研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学校的定位来分层分类展开。中央财经大学的创业教育主要是围绕商业领导力展开,根据学校内部数据,学生毕业几年后创业的比例提升了。


陈东敏:目前来看,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呈现以下趋势:一是创业教育成为大学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二是实践促进理论教学和各专业学生交叉融合的学习模式,以及开放式师资资源引入;三是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化、国际化;四是构建大学教育、实践和社会服务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将创新与产品相结合,实现科研成果驱动创业实践。